当前位置:首页 > 过刊浏览->2019年第4期
浏览(2675) 下载(13)
目的 探讨通气肺采用单肺通气(OLV)预处理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曙光医院宝山分院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40例,年龄40~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OLV预处理组和直接OLV 组,每组20例。OLV 预处理组患者每次右侧OLV2 min,恢复双肺通气2 min,总实施OLV 预处理5次,待预处理结束后5min正式启动OLV;直接OLV 组患者不采用OLV 预处理,直接在切皮前5min正式启动OLV。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OLV 肺完全萎陷后15min(T1)、拔管后30min(T2)、术毕24h(T3)各时间点,测定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动脉血氧分压(狆aO2 )、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狆(Aa)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记录手术时间、OLV 时间、拔管时间(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输入量、尿量和出血量,术中需暂停手术恢复双肺通气的患者数,术后7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BMI、手术时间、OLV 时间、拔管时间、术中晶体液和胶体液输入量、术中出血量和尿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T0 和T3 时间点的狆aO2、狆(Aa)O2、OI、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同组T0 时间点比较,OLV 预处理T1 和T2 时间点的狆aO2、狆(Aa)O2、OI、RI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直接OLV 组T1和T2 时间点的狆aO2、狆(Aa)O2、RI和T1 时间点的OI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OLV 预处理组T1 和T2 时间点的狆aO2、狆(Aa)O2、OI、RI均显著高于直接OLV 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T0 至T3 时间点的MAP和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1 时间点的MAP 和心率均显著高于同组T0 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间T0 和T1 时间点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8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同组T0 时间点比较,两组T2 和T3 时间点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8 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OLV 预处理组T2 和T3 时间点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直接OLV 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OLV 预处理组术后7d内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直接OLV 组(P值均<0.05),两组术后7d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通气肺采用OLV 预处理可明显改善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点击下载PDF全文